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四川党校报 > 2022年 第14期 > 第2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
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17日 部门/单位: 文: 图: 签发人:
文章作者:胡 雯(区域经济教研部主任、教授)
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: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”,而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”。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: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”。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并明确从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,既体现了我们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,也阐明了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,加快建设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。

我国是超级人口大国,也是农业大国。但大并不等于强,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、农业的供给侧发展不充分,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、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开拓不充分,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、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,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、农民权益享受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,并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。

农业强国的内涵十分丰富。从当前世界农业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,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,实现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、产业链条的延伸一体化、产业布局的协同化集群化、产业经营格局的国际化、产业发展的绿色可持续性,是各国较为普遍的共性特征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问题,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,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,坚持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。报告还强调了“树立大食物观,发展设施农业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”,这是党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,指明了确保粮食总量安全前提下,统筹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优先序、最大程度保障提升全过程安全的路径。以此为基础,应努力通过高水平农业科技和现代化物质装备打破资源禀赋瓶颈,通过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做强农业经营体系,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,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,提升我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。同时,“大国小农”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,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。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,须注重帮助、发展和富裕小农,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,使农业成为有钱赚的产业、农民成为有尊严的职业。这也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。

着眼新征程,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既须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,也须区别于世界农业强国的发展轨迹,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。


  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© 2009 - 2025
  • 蜀ICP备10001505号